在动手实现一个简单的RPC框架一文中自定义的注册中心、网络通信与序列化反序列化等都是通过SPI插件和工厂类的方式实现的,只要按照 SPI 的规范,把协议的实现加入到运行时 CLASSPATH 中就可以了,就相当于告诉 Java 执行环境,在哪些目录下可以找到你所要执行的 Java 程序所需要的类或者包。我们将每个功能点抽象成一个接口,将这个接口作为插件的契约,然后把这个功能的接口与功能的实现分离并提供接口的默认实现。首先它的可扩展性很好,实现了开闭原则,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插件扩展实现自己的功能,而且不需要修改核心功能的本身;其次就是保持了核心包的精简,依赖外部包少。那么,什么是SPI呢?
SPI定义
SPI全称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,是Java提供的一套用来被第三方实现或者扩展的API,它可以用来启用框架扩展和替换组件。Java SPI 实际上是“基于接口的编程+策略模式+配置文件”组合实现的动态加载机制。
系统设计的抽象,往往有很多不同的实现方案,在面向对象的程序里,一般是模块之间基于接口编程,模块之间不对实现类进行硬编码。一旦代码里涉及具体的实现类,就违反了可拔插的原则,如果需要替换一种实现,就需要修改代码。为了实现在模块装配的时候能不在程序里动态指明,这就需要一种服务发现机制。
Java SPI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机制:为某个接口寻找服务实现的机制。有点类似IOC的思想,就是将装配的控制权移到程序之外,在模块化设计中这个机制尤其重要,所以SPI的核心思想就是解耦。SPI机制适用于调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要,启用、扩展或者替换框架的实现策略
比较常见的例子:
-
数据库驱动加载接口实现类的加载:
JDBC加载不同类型数据库的驱动; -
日志门面接口实现类加载:
SLF4J加载不同提供商的日志实现类; -
Spring:
Spring中大量使用了SPI,比如:对servlet3.0规范对ServletContainerInitializer的实现、自动类型转换Type Conversion SPI(Converter SPI、Formatter SPI)等; -
Dubbo:
Dubbo中也大量使用SPI的方式实现框架的扩展, 不过它对Java提供的原生SPI做了封装,允许用户扩展实现Filter接口;
JDK SPI
使用示例
定义接口如下:
1 | public interface SayHelloService { |
定义两个实现类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ChineseSayHelloServiceImpl implements SayHelloService { |
接下来在 META-INF/services 文件夹下创建名称为接口的全限定类名的文件:
com.hancaihaoyun.SayHelloService,内容如下:
1 | com.hancaihaoyun.ChineseSayHelloServiceImpl |
最后JDK SPI使用 ServiceLoader 加载实现类,加载方式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Main { |
源码分析
加载类的全限定名
首先调用 ServiceLoader#load 会创建一个 ServiceLoader 对象,用于加载实现类:
在 ServiceLoader 的构造器中会创建一个迭代器 LazyIterator,顾名思义,是以懒加载的方式加载服务实现类。而 ServiceLoader 类本身也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,调用 hasNext() 和 next() 方法时,内部调用 LazyIterator 的对应接口。
接下来就看看 LazyIterator 的具体实现。
加载的逻辑主要分为四步:
1)如果 nextName 有数据,说明前面已经加载了实现类,直接返回 true;
2)如果 nextName 无数据,则拼接配置文件名称 fullName:PREFIX + service.getName(),此处为 “META-INF/services/com.wlm.spi.service.Animal”,由于是绝对路径,因此每个 jar 包都可能有这个文件。
3)根据 fullName 加载文件列表 configs,此时如果 pendings (接口实现类名称列表) 无数据,则判断是否有待解析的文件:
如果无待解析的文件,说明已经加载完了,直接返回 false;
如果有,则调用 parse 方法解析具体的文件,并将解析的结果保存到 pendings 中。
4)最后设置 nextName = pendings.next()。
实例化扩展实现类
其次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内的所有实现类的全限定名称列表 names,接下来就是实例化的过程,最后实例化的实现在 LazyIterator#next 中:
其中 nextName 为前面调用 hasNext() 获取到的接口实现类名称。
nextService()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:
通过 Class.forName 反射获取 Class 对象 c;
判断 c 是否是 service 接口的子类;
反射创建 c 的实例对象,并强制转换成 service 类型后,添加到 providers 列表中。
如果某一步出错,则抛出 ServiceConfigurationError 异常。
实例化的过程比较简单,使用方通过循环迭代获取并实例化扩展实现类,最终可得到一个扩展对象的列表。
JDK SPI的缺点就是会一次性加载所有的实现类,然后从中选取我们需要的实现类,而不是我们配置需要哪个实现从而加载对应的实现。
Dubbo SPI
Dubbo 并未使用 Java 原生的 SPI 机制,而是对其进行了增强,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。在 Dubbo 中,SPI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。基于 SPI,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 Dubbo 进行拓展。如果大家想要学习 Dubbo 的源码,SPI 机制务必弄懂,官方文档中详细地分析了源码的设计思路,这里附上文档链接:
https://dubbo.apache.org/zh-cn/docs/source_code_guide/dubbo-spi.html
有关SPI机制是如何违背双亲委派机制、以及Dobbo SPI对JDK SPI所做的IOC和AOP增强方面在重点阅读推荐中附上链接,本文就不作赘述。
最后总结一下两者的异同点,JDK SPI 和 Dubbo SPI 都通过将扩展实现类的全限定名称配置在文件中,并且在运行时动态加载,但用法和实现方式却大有不同:
Java SPI Dubbo SPI
配置文件内容 只需配置实现类的全限定名称 需配置别名和实现类全限定名称的映射关系
加载实现类方式 通过迭代器调用 hasNext 时,再去判断是否解析文件 一次性加载所有的实现类
实例化 反射调用无参构造器实例化 在反射实例化的基础上,还支持以 IOC 的方式注入依赖
获取实现类方式 根据迭代器遍历所有的扩展实现类 可根据别名获取;可获取默认的扩展实现类;可自适应获取
JDK SPI 维护的是扩展实现类 List 列表,而 Dubbo SPI 维护的是扩展实现类别名和类之间的 Map 映射关系,如果系统中有多个扩展实现类,且需要灵活的指定不同的实现类,那么 Dubbo SPI 的方式更加适合。
重点阅读推荐
关注【憨才好运】微信公众号,了解更多精彩内容⬇️⬇️⬇️